促發展 築牢成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人社支撐 惠民生 鋪就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幸福底色



新時代台中清化糞池,號角嘹亮;新征程,催人奮進。

2017年,歷史的坐標註定銘記。這一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四川開啟瞭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新征程,成都翻開瞭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新篇章。

人社工作,一頭關系著城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一頭牽動著人民群眾殷殷期盼。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全市人社系統深諳:服務城市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推動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協同發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聚天下英才;增進民生福祉,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成都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貢獻力量。

一年以來,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聚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交出瞭一份促發展有力度、惠民生有溫度的實幹答卷——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5%,動態消除“零就業”傢庭;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險參保分別達719.59萬人、743.92萬人、416.91萬人、435.04萬人、439.4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分別達353.56萬人、829.24萬人;全年引進急需緊缺專技人才2600人、外國人才1800人,培養高技能人才9.36萬人……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成都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成都將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奮力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如何在新時代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新征程上勇於創造、開創新局?全市人社工作部署已定,方向明確、脈絡清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系列重大部署,堅持政治引領、民生為本、人才優先這一工作主線,圍繞惠民生、促發展“兩大任務”,抓住改革創新、群眾滿意、基金安全“三個關鍵”,聚焦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技能成都”品牌打造、新經濟服務保障、專業能力提升“四項重點工程”,構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七大體系”,努力實現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成都率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強人才支撐,為全市加快構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貢獻人社力量!

回眸2017



就業創業

全市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紮實推進

數據點擊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5%,動態消除“零就業”傢庭。

就業是民生之本,這一年,全市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對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對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鞏固。

具體來看,各項重點工作推進有序、有力: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紮實推進,困難傢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實現100%;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本市戶籍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95.96%;啟動全民免費技術技能培訓,建立“互聯網+”培訓模式,培訓城鄉勞動者10.18萬人次;實施就業精準扶貧,幫助1.57萬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強化就業幫扶,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發放失業保險金15.19億元、穩崗補貼5.62億元;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核心功能區建成投運。

社會保障

全市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完善

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啟動試點

數據點擊

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險參保分別達719.59萬人、743.92萬人、416.91萬人、435.04萬人、439.4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分別達353.56萬人、829.24萬人。

一年以來,我市不斷織細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全市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完善,對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增進民生福祉發揮瞭積極作用。

這一年,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全面完成,受到人社部的肯定和表揚;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險“應保盡保”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政府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辦法出臺實施,惠及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這一年,城鄉社保待遇穩步提升,全市179.73萬名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增幅6.1%,68.03萬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領取待遇人員人均月養老金增幅6.2%,喪失勞動能力參保人員病殘津貼月標準提高至590.31元。

在醫療保險方面,這一年我市完善瞭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制度,基本醫療目錄外報銷醫療費用1.1億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醫保異地結算等重大改革任務穩步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成都人社還做出瞭多方探索,不斷創新制度,優化服務。具體而言,啟動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彌補瞭制度短板,為國傢頂層設計提供瞭有益探索;“一制五化多平臺”為核心的社保經辦服務體系建成運行,切實做到瞭社保經辦業務“一個窗口對外、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限時辦結”;基金監督工作全面加強,社保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人事人才

集成創新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

“技能成都”綜合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

數據點擊

全年引進急需緊缺專技人才2600人、外國人才1800人,培養高技能人才9.36萬人。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動力,人才聚則產業興。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為引領,去年以來全市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據瞭解,落實產業新政50條和人才新政12條,市人社局集成創新瞭急需緊缺專技人才、技能人才、外國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建立人才信息定期發佈機制,進一步激發釋放瞭各類人才服務成都城市建設的創新創造活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瞭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這一年,“技能成都”綜合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技能人才來蓉落戶渠道進一步暢通,首席技師工作室資助、職業技能競賽激勵等措施有效實施,獲批國傢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個、國傢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海外人才工作站數量增至4個;第三屆“金沙友誼獎”評選活動成功舉辦。

同時,人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幹事創業激情進一步迸發。具體而言,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全面實施,公務員聘任制試點穩步推進,公務員培訓、考核和獎勵機制不斷完善;實施產業園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以員額總控和崗位管理為核心的新型幹部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創新事業單位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出臺實施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系列改革文件。

勞動關系

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

數據點擊

全市勞動合同簽訂率、集體合同簽訂率分別達96%、96.5%,勞動監察案件、仲裁案件結案率分別達97%、95%,為3.37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等待遇3713.63萬元。

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出臺瞭《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實施意見》,明確新時期全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6大重點任務、20項具體措施;國傢級、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紮實推進……這一年,我市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效能建設持續加強,勞動關系領域風險得以有效防控,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切實維護瞭勞動者合法權益,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瞭和諧穩定的氛圍。

與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相得益彰的是,這一年,我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出臺《成都市事業單位實施靈活多樣激勵分配方式管理辦法》,建立起按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分配的機制;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持續深化。

展望2018



健全就業創業增收體系

提高各類勞動者生活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們將自覺把就業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讓廣大勞動者收入更加可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今年的就業創業工作,將健全就業創業增收體系,提高各類勞動者生活水平。

今年將力爭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以內,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穩定。

推動實現各類群體充分穩定就業

今年市人社局將切實做到對不同群體實施“因人施策”的就業促進舉措,推動實現更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群體: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項目,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返鄉農民工群體:引導就近就地創業就業和返鄉創業,促進創業增收。

企業失業人員群體:與全市去產能和關閉“散亂污”企業工作同步展開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行動,通過專場招聘、上門推薦、靈活就業、托底安置、政策扶持等做好再就業幫扶工作。

就業困難群體:依托就業援助基地、公益性崗位和就業援助962110平臺加大就業援助力度,確保不挑不選48小時幫助實現就業。

普通就業群體:在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搭建線上線下互補的供需對接互動平臺,強化就業創業服務,實現更充分就業。

適應多層次就業需求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今年市人社局將通過開展系列培訓、推動創新創業、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等舉措,有力提高就業層次和質量。

台中市抽化糞池 調“強”就業能力。實施全民免費技術技能培訓行動,建設成都職業培訓網絡學院,健全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針對急需緊缺工種開展精準技能培訓,促進人口優勢向人力資源優勢轉化。

調“高”就業層次。大力扶持自主創業,探索“互聯網+創業”新模式,鼓勵新經濟新業態創業,為勞動者增收創造新空間;加大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建設,創建國傢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

調“活”就業市場。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健全供求信息發佈機制,破除勞動力流動障礙,引導勞動者合理有序流動,滿足多樣化就業需求。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滿足各類群體不同需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可靠的社會保障,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堅實基礎。”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積極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織密紮牢民生安全網,讓人人都享有基本社會保障,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將力爭全年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新增5.41萬人、達72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新增5.08萬人、達749萬人,失業保險新增3.09萬人、達420萬人,工傷保險新增3.96萬人、達439萬人,生育保險新增3.56萬人、達443萬人;力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

堅持“基礎性” 推動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

今年市人社局將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研究出臺促進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辦法,促進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繼續資助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推進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險“應保盡保”;建立實施公務員工傷保險制度,將公務員納入工傷保險制度保障范圍。同時,完善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待遇調整機制,適度穩步提升社會保險基本待遇水平。

強化“補充性” 滿足群眾多層次保障需求

今年將落實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鼓勵引導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更好保障職工退休待遇水平。健全大病互助補充醫療保險、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制度,深化以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按人頭付費和住院按病種付費為重點的付費方式改革,提高群眾實際報銷水平。同時,充分調動市場與社會力量、發揮傢庭保障優勢,推進長期照護保險、委托商業保險公司承辦大病互助補充醫療保險等試點,推進多樣化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建設。

健全促進高質台中洗水塔量發展的人才體系

為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今年市人社局將牢固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今年,市人社局將切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健全完善各類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提高人才政策的精準度、細致度和可操作性。

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成都正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新路。圍繞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五大支柱產業和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優勢產業發展,市人社局將建立人才信息發佈制度,加大政策激勵力度,健全引進人才安傢補貼、企業引才補貼獎勵機制,集聚一大批產業發展人才。

大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成都“東進”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正在加速崛起。圍繞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產業功能區建設,市人社局將建立產業功能區(園區)人才資源信息庫,健全專傢聯系產業功能區(園區)機制,搭建產業功能區人才平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產業功能區企業建立聯合聘才機制共同吸引聚集創新人才,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產業功能區聯合設立博士後工作站,引導人才按照城市空間佈局和產業新城規劃聚集。

發展新經濟是成都推動城市戰略轉型、經濟變道超車、重塑競爭優勢的重大抉擇。圍繞新經濟發展,市人社局將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支持海內外頂級高層次人才團隊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來蓉創新創業和轉化成果;支持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500強企業或國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來蓉建立聯合實驗室、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科研項目攻關;建立國際化的人才創新創業園,依托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建設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營造“類海外”的高層次人才宜業宜商宜居環境。

打造“技能成都”品牌

緊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制造、傢政服務等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揮各方力量,整合資源優勢,今年,市人社局還將致力打造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高技能人才品牌。

具體而言,深化職業技術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擴大新型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校地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適合成都產業發展、具有鮮明比較優勢的職業培訓模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有特色的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組建職業培訓聯盟,優化共享培訓資源,引進國內外頂尖技能人才師資隊伍,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大做強一批師資力量強、培訓效果優、社會口碑好的孵化培訓機構。加大國內外技能技術交流,通過參與國際性、區域性技能競賽,發現培育高層次技能人才,擴大“技能成都”獨立品牌效應,推動我市高技能人才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

今年,市人社局將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孵化本土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發展人才測評、高級人才尋訪、管理咨詢等高端業務形態,力爭年內入駐機構超過100傢、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

同時,建立人才服務清單管理和代辦服務制度,健全線上線下結合的人才綜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產業功能區(園區)新型人才工作站,構建網格化人才服務格局,促進人才要素有序流動和精準匹配,提升人才支撐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提高人事管理科學化水平

鍛造一支忠誠幹凈擔當的幹部隊伍,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堅強保證。市人社局將高標準落實“忠誠幹凈擔當”要求,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強化教育培訓和平時考核,引導公務員正確看待和運用公共權力,增強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和服務意識;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落實聘任制管理規定,做好職務與職級並行工作。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支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

健全公平兼顧效率的收入分配體系

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讓廣大勞動者有更加滿意的工資收入,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體現。據瞭解,今年市人社局將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著力形成規范合理有序、公平兼顧效率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使廣大勞動者有更加滿意的工資收入。

完善企業收入分配制度

據瞭解,今年市人社局將深入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完善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做好制造業人工成本監測、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工作,提高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質效,推動實現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

深化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推動區(市)縣實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總額管理。同時,深化事業單位人才創新創業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公立醫院薪酬制度等改革。

健全多元共治的勞動關系治理體系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不斷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企業和職工參與、法治保障的協調勞動關系工作機制,統籌維護勞動者權益和促進企業發展,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健全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機制

今年是我市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模范城市的重要一年。市人社局將實施“五級聯創”工程,建設國傢級、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全力推動和諧勞動關系模范城市創建。同時,成立市及區(市)縣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加強新經濟新業態勞動關系研究,主動應對勞動關系出現的新變化。強化勞動關系形勢動態監測和研判,及時妥善處理勞動關系領域突出矛盾。

健全勞動保障監察機制

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離不開勞動保障監察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今年市人社局將加強勞動用工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企業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和失信懲戒機制。健全勞動監察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及時有效處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實施“無欠薪”城市建設工程,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健全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制

在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方面,今年市人社局將進一步推進調解仲裁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健全勞動人事爭議裁審銜接機制和多方聯動調解仲裁工作機制,實施勞動人事爭議調解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爭議處理效能。

健全優質快捷安全的公共服務體系

向群眾傳遞溫暖情懷

公共服務是落實惠民政策的重要載體,是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重要基礎,讓群眾滿意是最硬的標準、最鮮明的方向。如何讓人社公共服務向市民傳遞出濃濃的民生情懷?今年,市人社局將綜合運用社會治理理念、“互聯網+”思維和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讓服務更方便、更快捷,讓監督更全面、更有效,通過“數字化經辦、零距離服務”,向市民傳遞人社溫度,讓市民感受人社速度。

整合提升人社公共服務

更全面、更方便、更快捷,是市民對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普遍要求。今年市人社局將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各類人社服務平臺建設,擴展延伸服務范圍和內容,實現實體大廳、網上經辦大廳、自助服務終端、移動服務終端“四位一體”協同發展。

同時,創新人社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探索向社會購買服務。強化現代信息技術在人社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健全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運維服務體系,按期完成發放工作和應用擴展。

加快推進“互聯網+人社”工程

融入互聯網發展浪潮,今年市人社局將全面升級人社數據中心和人社數據開放服務平臺,推動系統整合、數據共享和大數據分析應用。健全跨區域、跨部門信息共享和協同機制,提高網絡理政效率。積極穩妥開放人社數據,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為市民提供公共增值服務。

健全人社治理體系

“綜合櫃員制”通過流程再造,極大方便瞭市民社保業務辦理,引起社會廣泛好評。今年市人社局將持續推進社會保險現代治理體系建設,全域推行“綜合櫃員制”,建設全國電子社保示范城市和社會保險標準化先行城市。同時,完善醫保智能輔助審核、實時監控系統功能,進一步提高監測精準度和醫保大數據服務醫保政策制度運行的能力。

健全全方位多角度的風險防范體系

築牢事業發展“防火墻”

人社工作點多線長面廣,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在今年的人社工作安排中,市人社局進一步將築牢人社事業發展“防火墻”放在瞭重要位置,明確將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健全全方位多角度的風險防范體系,做好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

防控社保基金風險

今年,市人社局將科學制定我市對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辦法,做好中央調劑制度實施準備工作,切實增強保發放能力。健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加強基金監督、社保稽核、專項檢查。同時,密切跟蹤研判基金運行態勢,及時預警和化解可能出現的基金運行風險,確保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防控人事考試安全風險

人事考試事關社會的公平正義,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很高的社會關註度。今年,市人社局將全力做好人事考試安全風險防控,增強安全防范意識,盯緊抓細抓實每一個環節,加強考試管理,維護考場秩序,嚴肅考風考紀,強化技術防范,確保考試安全。

防控勞動關系領域風險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今年,市人社局將密切關註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可能出現的欠薪欠保、規模裁員等問題,加強形勢研判和源頭治理,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政策儲備,確保各類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面落實年。如何讓今年確立的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貫徹執行?打鐵必須自身硬,人社事業發展必須要有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人社幹部隊伍作保障。




一份部署,九分落實。今年,市人社局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自覺增強“四個意識”,牢記為民宗旨、強化責任擔當,持之以恒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錘煉一馬當先的創新精神、能為善成的嚴實作風、真抓敢管的擔當勇氣,形成心無旁騖、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圍繞中心工作,聚焦民生福祉,展現人社工作新氣象,翻開人社事業新篇章。
arrow
arrow

    brh939nh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